【52監測網】第147期 基于BIM技術在城市軌道交通工程項目精細化管理探討
![]() 52監測網專家報告分享-第147期 《基于BIM技術在城市軌道交通工程項目精細化管理探討》 韓志鵬 中鐵電氣化局集團城鐵公司 前言:本篇探討基于理論和項目實踐論證,探討范圍主要為地鐵站后項目施工階段的管理和應用,包含一部分設計階段的工作。 內容介紹 一、為什么需要精細化管理 1.地鐵管理現狀 設計方的困難 施工方存在的困難 2.實施精細化管理的目標 實施精細化管理的目標 ? 細化方案:減少方案變化(減少專業間沖突;減少遺漏、返工;合理安排施工計劃;加強空間利用率); ? 細化溝通:加強協同配合(合理安排作業順序;及時體現工作調整;提升各方面溝通效率;快速處理問題反饋); ? 細化管理:節約資源提升效益(提前處理潛在問題;信息傳遞直觀明了;合理分配實施資源;確保安全提升質量); 二、如何結合BIM進行精細化 1.BIM的特性 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建筑信息模型,是設施設備物理特征和功能特征的數字化表達。 數字化信息化(在工程項目開始前,通過軟件將項目特征錄入,形成具有項目完成時各項參數信息的三維模型) ? 可視化特性-集成二位圖紙平立剖、詳圖、說明、材料等信息,外在表現為三維模型; ? 聯動性-多專業信息在同一個工作環境中同時體現; ? 模擬性-可做物理條件分析,模擬、測試、改動不影響實體工程; ? 共享性-全生命周期通用,階段間、階段內信息互通; 2.使用BIM進行精細化的思路 在線協同平臺 工作背景:以協同平臺作為溝通業主、設計、施工、監理的橋梁,配合BIM技術應用解決矛盾。 ? 減少變化-協同設計、場地布置模型、圖模核對、結構核查、方案優化等應用; ? 提升效益-二次砌筑預留、剖面出圖、裝配式施工等應用; 三、結合BIM精細化管理案例 以廈門地鐵3號線為例 本項目BIM模型從設計階段到竣工移交階段,均在協同平臺上完成的模型流轉工作。 變動實時體現 ? 一方模型調整時其他參與單位可立即發現,避免仍使用舊版模型造成返工; 全員協同工作 ? 實現了全生命周期全單位參與工作,使工作過程考慮更加全面周到; 正向設計&傳統設計 場地布置 場地移交前,由機電工程師在設計模型的基礎上編制場地布置方案,依照方案建模,參考設計模型進行調整以減少對正式工程的影響,最終形成場地布置模型,將最終模型反饋至場地布置方案,紙質方案與模型報監理設計審核。 場地布置的主要工作包括車站外布置、三臨布置、樣板布置。 ? 車站外布置:包括臨時出入口、圍擋、茶水間、休息室等; ? 三臨布置:主要為臨時供水、臨時用電、安全防護、通風照明、廢料區等; ? 樣板布置:主要為各專業樣板墻; 模型布置 圖模核對 由業主、監理、設計、施工共同參與, 核對非正向設計車站藍圖與BIM模型的偏差。 ? 工作原因:存在設計模型與藍圖不一致的可能;存在專業間方案沖突的可能;BIM模型沒有作為施工依據的法定身份; ? 工作目的:消除藍圖與模型的偏差;解決沖突問題;通過監理與設計的確認,使BIM模型具有指導施工的效力; ? 工作內容:記錄藍圖與模型的偏差;記錄沖突問題;設計逐項回復明確調整方案 結構核查 分為三維掃描和人工測量兩種方法(結構核查工作在場地移交后進行,主要工作內容為核查已移交場地與已接收土建模型的偏差,核查對象為主要為梁、板、柱、預留預埋) ? 三維掃描:使用三維掃描技術建立車站結構點云模型,對比BIM模型生成掃描對比報告,對比結構偏差。 ? 人工測量:使用激光測距儀、卷尺等設備,配合輕量化BIM模型,現場核對偏差。 設計方案 信息完善、剖面出圖、(二次砌筑)孔洞預留… 裝配式施工 也叫工廠預制化安裝,在施工過程中將需要在施工現場進行再加工的大型設施設備改為提前在工廠完成加工,形成部件,運送至現場,僅采用栓接方式拼裝為整體的過程,使用裝配式施工工藝主要為應對以下四大情況。 ? 現場環境復雜、場地移交滯后、加工危險較大、趕工搶工; 可降低風險、提升質量、節省工期。 現場巡檢 ? 現場巡檢是指利用平板電腦與輕量化模型,在施工現場對比BIM模型與實體,判斷BIM落地應用質量的過程; ? 現場巡檢通常由業主(設計管理、建設管理、運營管理)、咨詢、監理、設計、施工幾方共同參加; ? 現場巡檢目的主要是檢查施工過程是否嚴格按照BIM指導,檢查BIM落地應用是否符合要求 ? 現場巡檢發現的不一致問題全部當場確定責任方,確認整改方式,通過監理通知單及整改情況回復完善流程,將問題整改閉環,避免扯皮推諉拖延問題整改進度。 平臺應用 基于BIM的在線管理平臺 ? 項目模型管理:模型附帶所有施工安裝信息,可在線瀏覽、查看項目整體情況,平臺上其他管理與應用均基于此模型進行; ? 巡檢問題管理:多專業信息在同一個工作環境中同時體現可在問題詳細中完成責任提醒、整改期限指定、整改結果上傳、整改結果審核、問題關閉等處理流程,實現快速處理問題; ? 項目動態信息:根據項目進度,實時在平臺上更新項目信息、工程進度、相關文件等情況,實現實時共享項目動態; ? 影像資料記錄:上傳項目視頻、圖片等資料,記錄項目施工過程 四、總結與展望 當前面臨的困難 1.難以組織協同-地鐵項目由于高度集成關系,BIM應用最好由業主組織,各方參與,統一接收指揮,協同完成工作,才能重視溝通,齊頭并進。缺少統一帶頭人,則各單位只考慮自己利益,影響大局。但目前國內項目少有能真正做好協同工作的。 2.BIM意識淡薄-部分管理及施工人員BIM意識淡薄,在施工過程中仍會私自修改調整經BIM優化之后的方案,有的BIM方案可能在單專業角度看不是最優的,但實際是經綜合考慮的結果,私改方案最終仍會返工重建。其中也不排除部分BIM方案不如現場調整結果,所以一方面BIM意識需要加強,另一方面施工經驗也有待提高。 3.模型現實有別-應用過程中還存在一種情況就是模型和現實的差別,有的方案能在模型中體現,但現實做不出來,有的方案現實能做出來,模型中卻無法搭建,這主要是由施工誤差積累和軟件的仿真自由度不足造成的,需留心此種情況避免因此造成方案調整與返工。 結語:總體來說隨著國家政策的引導,在BIM上相關的標準規章會越來越健全,正如CAD代替圖紙,不難預料以后BIM將代替CAD,隨著十九屆五中全會召開和邁入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我們可以始終保持信心,做好迎接新時代背景下機遇與挑戰的準備。 《基于BIM技術在城市軌道交通工程項目精細化管理探討》 韓志鵬 中鐵電氣化局集團城鐵公司 注:本文內容僅用來學習交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
2019-12-05
2021-07-07
2021-06-29
2021-09-06
2021-09-07
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