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監測網】第144期 GIS技術在智慧勘測中的應用與探討
![]() 52監測網專家報告分享-第144期 《GIS技術在智慧勘測中的應用與探討》 柏文鋒 廣州地鐵設計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目錄 一、GIS與"GIS+" 二、"GIS+航測+BIM"應用實例 三、"GIS+監測"應用實例 四、"GIS+智慧巡線"應用實例 五、"GIS+智慧勘測"的展望與思考 內容介紹 一、GIS與"GIS+" 回顧地理信息系統 地理信息系統(簡稱GIS)是集計算機科學、信息科學、測繪科學、地理科學、空間科學、環境科學和管理科學等為一體的新興邊緣學科,是數字地球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當今信息化應用的熱點。 不同領域、不同專業對GIS的理解不同,目前沒有完全統一的定義。推薦美國聯邦數字地圖協調委員會(FICCDC)關于GIS的定義。該定義認為“GIS是由計算機硬件、軟件的不同的方法組成的系統,該系統設計用來支持空間數據的采集、管理、處理、分析、建模和顯示,以便解決復雜的規劃和管理問題”。 地理信息系統的構成 一個實用的GIS系統,要支持對空間數據的采集、管理、處理、分析、建模和顯示等功能;基本組成一般包括以下四個主要部分:空間數據、系統軟件、系統硬件、應用人員。 GIS系統在我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天氣預報 什么是“GIS+” 類比于“互聯網+”,“GIS+”的含義就是“GIS+各傳統行業”。“+”即為需求。 “GIS+”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1)GIS與其他信息技術的集成與融合,深化GIS的應用; (2)GIS對傳統產業的改造。 二、"GIS+航測+BIM"應用實例 地鐵建設線網航空攝影測量基礎成果 完成廣州8北、11號線、13、18、22、“135”新線、蘇州6、8號線約600km航測與應用。基礎產品: "GIS+實景模型+BIM"的應用范例 (1)無人機航拍視頻+BIM,制作規劃線網巡游視頻;(2)線路實景模型漫游;(3)圍蔽與地下空間模擬;(4)交通疏解;(5)管線遷改;(6)周邊建筑樁基礎調查; 三、"GIS+監測"應用實例 基于大數據的智能監測GIS平臺 基于大數據的智能監測GIS平臺——七大特點 1.物聯網架構,自動化采集 對接傳感器和采集器,實現結構與機電設備健康監測數據的實時采集入庫,并對采集過程進行有效監控。 2.大數據分析引擎 大數據分析引擎,結合GIS和BIM技術,實現全生命周期健康的三維可視化在線實時監測和預警。 3.安全評價體系,可視化報表 建立安全評價體系,結合平臺數據分析結果和安全指標,給出相應的結構健康安全決策建議,并支持自動化配置輸出可視化報表。 4.GIS、BIM、二三維一體化 5.GIS業務集成 通過GIS快速拓展整合各類業務 6.BIM三位模型 BIM支持格式豐富的三維模型,支持圖形編輯、風險監測點布點等配置化操作。 7.多平臺支持、大屏展示 應用范例 軌道交通全生命周期數據+GIS“一張圖”;時空一體化、二三維一體化、整合實景模型+BIM;物聯網實時監測+三維可視化; 專題分析-預警散點分析; 專題分析-變形熱力分析 地質聯動 多平臺展示 四、"GIS+智慧巡線"應用實例 1.研究背景:目前地保侵入事件頻發,地保巡線作業方式主要靠人工,較為單一 2.應用智慧巡線系統 3.GIS+人工智能識別 (1)地保區域違規作業的樣本采集及特征庫的建立 完成了20種風險源(約10000張影像)的樣本采集和機器學習,大多數風險源識別率超80%。 (2)數據采集客戶端 實現巡檢客戶端,實現外業采集、風險識別、實時上傳等功能。 (3)建立基于web的智能巡檢GIS系統 八大功能:外業采集、分析與預警、風險管理、巡檢管理、全線復核、設備管理、統計分析、特征管理等。 (4)多時域比對 五、“GIS+智慧勘測”的展望與思考 《GIS技術在智慧勘測中的應用與探討》 柏文鋒 廣州地鐵設計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注:本文內容僅用來學習交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
2019-12-05
2021-07-07
2021-06-29
2021-09-06
2021-09-07
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