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監測網】北斗橋梁邊坡監測方案
說明:北斗監測系統主要有野外的北斗監測設備將邊坡或者橋梁實時位移數據采集并通過GPRS,光纜或者北斗短報文等多種傳輸手段將數據發送回數據中心,數據中心經過軟件處理計算再將位移的變化直觀顯示出來,對于異常危險的情況實現緊急預警。 一、野外監測站的選點、建設 監測點的選擇關系到監測效果的好壞,需要經過實地的勘察,分析,在一些比較關鍵的位置安裝監測基站,根據實際的項目勘察確定需要安裝監測基站的數量和安裝的點位。 監測基站的建設如下圖所示,監測基站一般由基座,衛星接收機,天線和供電系統組成。供電系統可以選擇太陽能或者市電供電也可以兩種供電并行保證供電穩定。 如下圖所示為一個橋梁監測的基站實際安裝圖。 二、北斗監測設備選型 高精度位移監測要選擇可靠、穩定能夠長時間野外連續運行的設備,華星智控的差分定位接收機具有定位精度高,可以長期連續野外穩定運行的優點。 華星北斗智控差分監測接收機 技術參數 性能指標 通道:288通道; 信號:BDS:B1,B3;GPS:L1,L2;GLONASS:可擴展;Galileo:可擴展;SBAS :可擴展; 單點定位精度:平面:1.5m(RMS) 高程:2.0m(RMS) RTK定位精度:平面:±(10+1×10-6 ×D)mm 高程:±(20+1×10-6×D)mm 靜態定位精度:平面:±(2.5+ 0.5×10-6×D)mm 高程:±(5+0.5×10-6×D)mm D兩點間的距離,單位為 mm 初始化時間:小于 15 秒(典型值); 初始化可靠性:大于 99.9% 首次定位時間:熱啟(星歷+RTC):<10s; 溫啟(星歷):<40s; 冷啟動:<50s; 失鎖重捕:1s(失鎖時間<10s); 差分數據格式:RTCM 3.X/3.0/3.2 數據更新率:原始數據 :1Hz、2Hz、5Hz、10Hz、20Hz、50Hz(可定制) 定位(RTK)數據 :1Hz 數據格式:NMEA-0183,二進制數據協議,擴展協議(可定制) 網絡協議:TCP 電氣特性 輸入電壓:DC (9~36)V 天線饋電輸出:DC +(4.5~5.0)V±5% 輸入電源紋波:100mVp-p(max) 功耗:2.3W(典型值) 物理特性 工作溫度:-40°C~+80°C 存儲溫度:-55°C~+95°C 濕度: 95%不凝露 振動: GJB150.16-2009,MIL-STD-810 沖擊: GJB150.16-2009,MIL-STD-810 供電說明 接收機通過外部供電使用,前面板10芯 Lemo 串口進行供電,通過專用可供電數據線連接接收機,通過北京華星智控專用適配器插入連接線 DB9 接頭處 DC 電源接口,接收機具備寬壓供電 DC (9~36)V。 存儲說明 接收機具備內部存儲數據的功能,存儲數據格式為衛星原始 range數據,存儲機制為循環存儲,跨天重新生成文件,文件格式為HCN格式,存儲過程中斷電或者下載數據同樣會重新生成文件。數據存儲文件夾以時間命名,數據存儲文件機制如下: (接收機 SN 號)(年積日)(尾綴1)(尾綴2) 尾綴1:A~Z 尾綴2:0~9 如:950857333A0.HCN (文章來源百家號,本文轉載自北京華星智控,僅用來學習及交流,侵權刪) 52監測網——專業、共享、開放的檢測、監測信息交流平臺,以自動化監測技術交流為主,為廣大檢測/檢測從業人員提供行業資訊、招投標信息、硬件產品展示、技術資料下載等服務。同時也是監測人員交流經驗、分享資料、吐槽灌水的平臺。關注52監測網,獲取更多實時資訊。 ![]() |
2019-12-05
2021-07-07
2021-06-29
2021-09-06
2021-09-07
請發表評論